在近日公布的全國空氣質量指數中,廈門再次跌出前十,這也引發市民對如何保持并改善廈門空氣的持續關注。為此,該市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張世照表示,今年,廈門將再次力推節能減排和新能源使用。
眾所周知,盡管這些年來,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一些成效。但無論從當前,還是中長期發展的要求來看,節能減排仍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緊迫形勢。如果應用不當的發展方式,能源資源無法支撐,生態環境無法容納,國際減排壓力不斷加大,最終發展將難以為繼。
針對當前所面臨的現實情況,李克強總理要求堅定不移地推進節能減排,努力走出一條能耗排放做“減法”、經濟發展做“加法”的新路子。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筆者認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首先要在公共建筑上帶頭推進節能減排。我國現在深入推進建筑節能迫在眉睫。
讓人欣喜的是,國務院辦公廳前不久印發的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已明確要求:深入開展綠色建筑行動,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省會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到2015年,城鎮新建建筑綠色建筑標準執行率達到20%,新增綠色建筑3億平方米,完成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3億平方米。
如何把建筑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建筑節能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絕不僅僅是發發通知、作作倡議、改改標準就能取得效果的事。需要我們建立一套嚴格的公共建筑耗能指標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完善考核監督體系,及時對部分能耗高的單位進行專項調查,實行能源審計,發布能效公示;將公共機構節能納入作風建設評價體系,列入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和單位績效考核體系。更有必要建立懲戒機制,一旦公共機構能耗超出規定的標準,其單位負責人應該受到組織、經濟等方面的嚴厲懲戒。相信上下一心,我國的建筑節能由公共機構建筑帶頭做起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