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就目前而言,建筑節能的發展仍面臨一些瓶頸,如何更好、更快地突破這些瓶頸是我們不得不反思的一個問題。在賽尚遮陽看來,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四個。
一、建筑節能長效機制未建立
目前來說,建筑節能工作的進行基本仍是依靠中央及地方財政資金推動,供熱企業、居民、能源服務公司、金融機構等多渠道籌措資金的機制尚未建立。從各地建筑節能進展情況看,針對“十二五”期間大規模、長時期節能改造的財政政策、融資模式尚未確定,節能改造工作有可能出現中斷。同時,供熱計量改革已進行多年,但體制機制障礙仍然沒有突破,改革進度滯后,導致節能改造收益難以充分體現。
在法律層面,《節約能源法》已經修訂并頒布實施,《民用建筑節能條例》也開始實施,但是長效機制尚未建立。要使這些法律制度真正得到落實,需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部門規章或規范性文件,各地也要制定地方性法規和實施細則。目前,這方面工作還處在剛剛啟動階段。
二、“政策引擎”動力不足
政府方面應當盡快出臺配套的金融、稅收、土地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即通過經濟手段引導與鼓勵企業自覺、自愿地做好建筑節能工作。特別是對于普通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房,國家應該從稅收方面給予明確的減免政策。建筑節能工作進展緩慢除了認識不足、監管不力等方面的原因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激勵政策引導,對各利益主體的行為難以規范和制約。一是缺乏相關的國家產業政策支持,至今沒有出臺一部鼓勵企業節能、節材、節水、節電、環保方面的優惠政策;二是有一些房地產開發項目做了一些節能等方面的嘗試,但都是企業自發的行為,并沒有得到國家相應政策的鼓勵和支持。
據了解,原國家經貿委、財政部發文規定,用于墻改和建筑節能的新型墻體材料專項資金的用途不包括建筑節能,而且這項基金將于今年年底停止征收,國家又未設立新的節能建筑的經濟激勵政策,致使建筑節能失去經濟政策調控,這種情況如不改變,將有可能導致建筑能耗大幅度反彈。
三、城市供暖管理嚴重滯后
現在的城市供暖存在很大的漏洞。城市供暖的管理至今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不是有數量、有目的地去供應,而是敞開大口去供應能源,24小時供暖,節能改造與住戶掛不起鉤來,這就體現不出節能的好處。這些都是管理體制上的問題。目前建筑節能難以推廣的一個原因,就是購房者沒有體會到節能建筑所帶來的好處。目前需要解決的是居民對長期能源消費理念的認識問題,需要讓大家了解節能建筑的好處,幫助居民樹立科學的長期能源消費觀念。
我國的財政主管部門也應與有關部門研究制定針對不同性質建筑的經濟激勵政策,對新建民用建筑,應延長墻改專項基金的征收時間,同時明確征收的基金中必須有一定比例用于建筑節能。對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應建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專項基金,用于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補助。通過政策引導,在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費用上形成多方分擔的局面。這樣,未來的既有住宅節能改造費用可由社區物業公司、住戶、政府補貼、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專項基金、當地政府等各按一定比例出資解決。
四、政府認識仍不到位
有些地方政府對建筑節能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也是影響建筑節能改造進度的一個重要原因。一是多數地方對抓新建建筑執行節能標準相對重視一些,而對發展節能環保型建筑和綠色建筑、推動北方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建立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等認識不足;二是對建筑節能的考核沒有納入政府考核體系,一些地方對建筑節能的考核評價仍局限在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內部,沒有納入本地區單位GDP能耗下降目標考核體系,致使相關部門難以形成合力,相應的政策、資金難以落實。建筑節能是一項能讓全社會受益的工作,有一部分責任就應該是由政府來承擔的,而不能單純依靠企業來實現。比如,建筑領域中應用光伏發電,可直接適用于建筑用能需求,有效減少輸變電損失。但是,當前太陽能光電建筑存在著應用配套政策不完善、光伏上網電價不落實、接入電網困難、建筑一體化技術標準不完善和設計施工能力不足等問題,阻礙了光電建筑應用的發展。
針對這個問題,政府可以通過給太陽能行業實施免稅政策,使太陽能設備單體的價格下降;再比如開發企業在大規模運用節能設備時,政府給予專項的補貼等,有這樣才會調動起企業開展建筑節能的積極性。假如企業在回報不足的情況下,又多了一些維護費用,積極性就會降低很多。所以政府應用一些鼓勵的手段去做這些事情,效果肯定會比采用強制性的手段好很多。
建筑節能是一項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需要你我共同來完成。天津市賽尚遮陽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十多年的建筑遮陽創新型企業,在響應國家節能政策的前提下,將一如既往地為大家提供全方位的遮陽解決方案。如果您對于建筑遮陽還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在線咨詢我們或者給我們留言,也可以撥打我們的全國免費咨詢熱線:400-685-6670。
有陽光,就有賽尚;賽尚遮陽,您的私人定制遮陽專家。
(編輯:劉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