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在國內還是沒有“遮陽”這個概念的,遮陽產品在國人的觀念里就是一個針對家居民用和辦公室應用的建筑裝飾產品,還不能稱得上是一個行業。直到21世紀初,遮陽才慢慢發展成為了一個行業。
國內建筑業、房產業的飛速發展和整個設計領域的進步推動了建筑遮陽的廣泛應用;國家節能政策性的要求使得遮陽的功能性價值突現出來。國內占很大比重的模仿抄襲和粗制濫造的產品也就不能滿足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這給企業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及技術提供了有利條件。2005年至今可以說是中國遮陽行業高速發展的階段,不管從市場需求、中國產業政策、技術水平、企業資金實力都具備了相當充分的條件。
中國的遮陽行業至今還是沒有形成產業化。行業內大部分企業無法做到獨立自主的研發設計,制造生產,大家都只是在銷售上爭得非常厲害。壓縮利潤空間的結果就是大量仿冒抄襲和質量不過關的產品以及工程流入市場。這樣遭受損失的不僅是企業更是阻礙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國內對遮陽節能與美化建筑外立面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國內以生產用于內遮陽的窗飾產品的企業居多,內遮陽與外遮陽的節能效果相差巨大。同時遮陽在建筑設計初期就該加入到整個建筑規劃當中作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遮陽首先應該是一種控制系統。形象一點說就是可以動的。如果不可以操控,什么東西都能遮陽了。太陽輻射強烈的時候,就要把過剩熱量阻擋在外;而當輻射降下去后,遮陽設施更要有采光和引導自然通風的功能。遮陽首先要解決的是節能,但同時更是一種能量的調衡控制手段。采用遮陽設施的目的也是要保持室內溫度的恒定與舒適。許多國內企業在這方面就沒有做充分的考慮,僅僅是為了遮陽而遮陽,將陽光全部阻擋在外。在國內經常可以見到許多建筑設有“死”的遮陽設施即模結構。模結構是根據力學和美學等原理構建的建筑雕塑式的外觀設計,因為不能控制,調節,從嚴格意義上講,它稱不上是真正的遮陽設計。遮陽同時也是一種美化建筑外立面最直觀的手段。一棟顏色灰暗的建筑如果加上了色彩鮮艷的遮陽設施,馬上就有了動感和時尚的元素。國外許多大型建筑在遮陽設施的形狀,材料及顏色方面的大膽嘗試正向人們展示著前所未有的建筑設計方向。遮陽更是一種體現品質生活與休閑娛樂的標志。在歐洲,形式多樣的遮陽篷大量應用于別墅、酒吧等場所,整體環境的美化效果將愜意休閑的生活情調烘托到極致。既然是一種控制系統,就要與電氣和自動化控制關系密切。比如一種遮陽設施在惡劣氣候條件下檢測到自身材質無法承受時就必須要具有完善的自我保護機制。同時加裝在戶外的這種精確智能的控制系統又必須是基于具有專業資質的安裝施工才能實現。而國內擁有這樣資質的企業并不多,這方面也沒有可以用來依據、檢測的國家級相關標準出臺。除了控制與施工,面料的抗腐、抗拉、阻燃和防霉自潔性能以及配件的質量也在整個遮陽產業里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
理性遮陽對于遮陽系統本身表現為光與能量的理性管理。通過對兩種遮陽形式的實際節能效果來引導國內市場從內遮陽走向外遮陽。室內遮陽不是遮陽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我們要理性的引領行業發展,就必須要敢于比行業內企業先行一步。理性遮陽是將建筑設計與戶外遮陽技術相結合,實現戶外遮陽的建筑效果模擬,并獲得精確的光強度分析及戶內外熱量分析,從而在建筑設計階段就可以獲得對于未來遮陽產品及建筑遮陽效果的準確把握。理性遮陽對于終端客戶體現在根據用戶個性化的要求,針對外遮陽系統采用理性化的設計從而達到節能,環保與建筑美觀的協調與統一。
隨著行業的飛速發展,國內各界對遮陽節能的認知與重視,一個個專為遮陽行業服務,報道業內相關新聞咨訊的新媒體出現。但是有幾點需要注意,首先要將專業性和高品質的定位確定,然后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不能僅以產品價格以及樣式顏色的設計來界定好壞。要關注產品技術的實用性和耐久度,特別是關注、鼓勵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適合中國國情的產品及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