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提出建筑節能,如今30多年過去了,放眼全國,絕大部分地方都沒有真正做到。誠然,建筑節能光喊口號是不行的,還得有切實有效的行動。我們需反思:建筑如何做到真正的節能低碳?
第一,建筑節能是為了節省不可再生資源,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全球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倡導低碳,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地球表面溫室氣體當中63%是二氧化碳,他們在大氣當中可以存在2000年,所以今天人類的行為可能影響到幾百年之后,大家都應該重視。
第二,減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全生命周期包括建筑材料從自然界開采、生產、運輸、包裝到在建筑使用,直至建筑拆除。我們目前更多關注的是在建筑使用期間的能耗,建筑設計壽命為50年,拆除之后怎么辦?這些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研究。
第三,減少建筑材料消耗,要延長建筑壽命、控制建筑面積、取消毛坯房。首先要延長建筑壽命,有人講中國目前建筑壽命僅為30年,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或者是小范圍統計的建筑壽命,假如不是強拆,建筑50年的壽命完全沒有問題。其實,根據之前國家統計局對全國10個城市的5000戶居民所做的調查結果,住宅面積在70-140平方米的范圍就可以保證所有的人群居住需求了。然而中國住宅的平均建筑面積確實越做越大。住宅每一套建筑面積很大,消耗的材料就更多,這節能嗎?最后是精裝修問題,什么叫精品房,就是成品,拿來就可以使用。商品房是毛坯的全世界也就中國是這樣。
第四,節能要做好建筑設計。有一個問題是現在很多建筑設計不與經濟掛鉤,先不說零能耗,恒溫恒濕這些目標,單以今年北京推行的建筑節能75%的目標為例,從65%節能提升到75%節能,投資是多少?多長時間能降成本收回?是否劃得來?其實很多口號并不是真正的節能。
第五,節能要使用可再生能源。然而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問題,在高層中究竟怎么用,應該深入研究怎么做最好,但還沒有看到結果。還有地源熱泵,據稱應用規模最大的沈陽地區,也只有三分之一的項目成功,還有專家直言沈陽根本不適合地源熱泵應用,這些都需要深入研究。另外,地源熱泵的換熱井最起碼要達到底下100米深度,這就牽扯到城市空間地下規模問題,隨便打井,將來城市修建地鐵怎么辦?國外城市都會做幾百米甚至上千米的空間規劃,具體到每一層將來做什么都要規劃好。海洋能是一種新興技術,地球上的海洋運動提供龐大的動能力量或運動中的能量??梢岳眠@種能量發電,以供家庭、運輸和工業用電。
建筑節能是一項長遠目標,對我國,乃至全世界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在今后的建筑施工中要切實有效的秉承這個理念,將建筑節能進行到底。